<前言>
在近乎零工程知識基礎之下, 要著手翻新屋齡超過四十年的老屋
需要跨越多少困難關卡?需要多少衝動、愚勇?
對我而言,想要親手打造夢想家園的執念超越一切阻礙
說好聽點是邊做邊學,自己掌握工程細節
講難聽點就是預算拮据,只好自己設計、拆包、監工
很幸運遇到好溝通的夥伴
讓我可以將部分毫無頭緒的工程交由對方處理
過程中累不累?
累到想投胎。
但究竟值不值得?
只能說所有辛酸血淚、知識成就已深深烙印在自己身上
誰也帶不走
翻修物件為45年公寓,室內30坪
施作重點為全室拆除、水電整新、全室鋁窗、兩間浴室、新增開放式廚房及其餘細項
配合方式由我負責設計、出工程圖面
找統包負責拆除清運、水電、泥作、木作
我另外發包鋁窗、空調、廚具
對於自己掌握工程細節有濃厚興趣
或是跟我一樣買完房就變乞丐只好捲起袖子自己來的朋友
相信這篇文章或多或少對您有些幫助
<客廳餐廳篇>
其實原屋況表面上看起來也保持得不錯
但和我喜歡的居家風格還是有落差
再加上屋齡已高、希望全部打光徹底檢視蟲蛀、漏水等問題
為了打造理想中的loft空間
破釜沉舟、全部敲光
原客廳餐廳:
系統櫃、天花板拆除後:
完工後客廳:
影音部分因為我自己極度不愛電視
也不喜歡有事沒事開著電視的習慣
因此選擇最簡約的白牆投影方式
餐桌區:
餐廳廚房:
<廚房衛浴篇>
原本三房的房型只有一間衛浴,隔壁是狹小陰暗的廚房
說實在已不符合現代人的居住需求
於是決定將原廚房空間重新規畫給公共衛浴
廚房則移到餐廳,打造垂涎已久的開放式廚房
衛浴對我來說是家裡最重要、卻經常被低估的場所之一
或許我不會每天開家庭劇院、但衛浴卻是每天例行使用
能夠舒適的在衛浴執行各項身心靈需求對我來說是很享受的事
原廁所:
原廚房:
完工後客衛:
因為乾濕分離,在乾區的風格上選擇磁磚只貼到120公分
上半部留水泥原色,上透明保護漆
完工後主浴:
原先廚房的門洞
特別訂做原色木門給客衛
<廚房篇>
廚房是整間房子讓我糾結最久的工程
價格、美觀、耐用性這三項永無交集
在多方意見反覆切磋之下
最後的我還是任性訂做IKEA的系統廚具
滿足了低價、美觀
耐用的部分就靠自己勤加維護
目前天天開伙,使用體驗上非常滿意
砧板與水槽的搭配非常巧妙
水槽旁邊另外訂做了不鏽鋼料理板增加備餐空間
水槽右下是櫻花洗碗機,大煮之後的救命神物
<房間篇>
基本上也是天花板全部拆除重作
順便檢視鋼筋樓板健康程度
老房門狀況都很優秀,繼續沿用
其中一個小驚喜是某間房間原始施工時偷工減料
磚牆竟然沒有粉光批土油漆,直接安裝系統衣櫃
於是我請泥作填縫後,直接白漆處理、保留磚牆面
主臥部分一切從簡
使用IKEA半開放式衣櫃處理收納
雖然稍顯凌亂,但所謂生活不就如此?
床頭牆面的油漆原先選了深藍色
完工之後覺得實在太藍、渾身不舒服
自己DIY亂漆一通改成漸層牆面
其中一間的房間老窗狀況很好
特地保留下來
與老屋曾經承載的歲月共同生活
<其他亮點篇>
一間房子的細節如繁星、實在不勝枚舉
這邊收錄一些大大小小的亮點分享
自選元件的樂趣
配合的統包很好溝通
全室的開關、燈具都是我挑選買回後由他們施工
餐桌旁邊牆上有個小小木盒子
其實是原本的門禁對講機
因為覺得實在太突兀、與室內風格不搭
最後決定DIY,改成簡約型的門鈴門禁模組
並且另外購入Wifi控制模組,就可以使用手機直接遠端開啟大門
最後使用布簾木盒包起來,乾淨俐落
植栽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點區域
坐在吧檯工作時一旁就有植物們陪伴
幸福程度直逼含飴弄孫
期許自己在老公寓中低調地生活、謙卑地融入
因此大門保留舊有門面
僅DIY更換指紋鎖、加上藍芽門鈴
<結語>
房子怎麼樣算是整理到好?
相信自己處理過老宅的人都知道
屋況千奇百怪,疑難雜症似乎永無止境
不可能有完善的一天
但這世界不也如此?
房子會衰老、人也會
房子可以逐步完善、人也可以學習成長
認識房子的過程中投入心力
好像也更加認識自己、認識世界
最後附上頂樓美照
祝福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宿